专家建议加快制定现代草种业发展战略规划
  • 日期:2021-06-16 17:25:51
  • 导读:近年来,我国已初步构建草种质资源保护协作体系,草种质资源保有量5.6万余份,居世界第三位,创制了一批优异核心种质,编制完成主要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,完善了表型性状评价技术体系;完成了紫花苜蓿、鸭茅、五节芒、无芒隐子草、金花菜、长穗偃麦草等草种基因组测序。

  我国草种业进步明显。

  近年来,我国已初步构建草种质资源保护协作体系,草种质资源保有量5.6万余份,居世界第三位,创制了一批优异核心种质,编制完成主要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,完善了表型性状评价技术体系;完成了紫花苜蓿、鸭茅、五节芒、无芒隐子草、金花菜、长穗偃麦草等草种基因组测序。截至2020年,我国已累计登记国审草种品种622个,初步形成国家级草品种区域试验网络体系,构建了10个涉草类全国林草科技创新团队……

e5d22d3b3971a075d2441720c94dbd60.jpg

  我国草种业短板犹存。

  日前,在中国草学会的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,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、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、四川省林草局总工程师白史且在作完《我国草种业发展的战略思考》的学术报告后,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,从我国草种育成新品种看,其性状不稳定、品种同质化以及抗逆性差等问题仍比较突出,缺乏显著竞争优势的大牌品种,更缺乏像杂交水稻那样影响大、被广泛推广应用、具有世界级水平的优良草种和育种技术。

  同时,草种新品种数量和育成品种少,仍是制约我国草种业实现大发展的问题之一。

  目前,我国饲草种子60%以上、草坪草种子90%以上依赖进口,生态草、能源草种还处于空白。据统计,截至2020年,我国累计登记国审品种622个,其中育成品种234个、占37.6%,野生栽培(驯化)品种142个、占22.8%,引进品种185个、占29.7%。育成品种和野生栽培(驯化)品种年均不足12个。同期,美国每年仅育成的苜蓿新品种就超过30个。

  白史且说,由于我国草种生产机械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程度低,生产成本高,国产种子缺乏市场竞争优势。以苜蓿种子生产为例,我国平均亩产30公斤,加拿大亩产50-85公斤,从加拿大进口苜蓿种子价格仅为国产的50%-60%。

  需求端旺盛,有效供给不足。

  白史且说,《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(1999-2050)》提出,我国将在2011-2030年新增人工草地、改良草地12亿亩,预测年需草种70万吨以上,目前全国草种生产能力不足需求的15%。长期以来,我国草育种主要以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以满足畜牧业生产需求,草原生态修复急需大量抗旱、耐寒、耐瘠薄、耐盐碱、耐涝的生态草种,特别是乡土品种。据测算,若每年补播修复退化草原1亿亩,需要这类草种约10万吨。

  草种业发展需要更上一层楼。

  我国是世界上草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,属于我国草原特有饲用植物有24个科171个属493个种。如何充分挖掘乡土草资源,培育特色品种、提升草种品质、打造我国草种品牌,成为我国草种业专家研究的重点课题。

  白史且认为,我国应加快制定现代草种业发展战略规划,以草种使用优质化和乡土化、种子生产基地化、草种业管理法治化为总目标,推进草种生产和管理的现代化发展。同时,要更好地解决从种质资源到新品种选育、从繁育基地到草种业装备、到最后的质量监管的问题。一是应新建种质资源库、草种质资源圃、草种原地保护区、种质资源电子信息化库等草种质资源保护工程。二是应强化草育种理论和方法研究,将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,提升我国草品种选育技术,并完善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网建设,以满足各类生产用种需求。三是根据我国草地类型划分和主要类型的分布,划分6个代表区域,进行野生草种子收集、评价,制订种子采集技术规范;培育、扶持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野生种子采集产基地建设;建设4个专业化种子生产带,以保障各类草种子的市场供应。四是开展重要草种质资源精准鉴定、构建重要草种多组学解析与遗传转化体系、建立重要草种生产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体系、研发与利用不同草种生产加工成套装备、建设草种业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等草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。五是针对我国草种生产存在着严重的年度不稳定、不平衡问题,建立草种战略储备库体系和全国草种子质量监管体系,确保我国草种生产健康发展和满足草种市场需求。

  有了优良的草种新品种,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机制大力推广。

  白史且说,四川省曾经探索过“国家购买品种、企业集中繁种、项目配套转化”的牧草新品种推广新机制。通过这种模式,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阿坝垂穗披碱草4年累计推广良种2000吨,建植人工草地120万亩,既调动了育种家的积极性,又保障了种源优良性,还推动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,效果非常好。